編者按:
“宅茲中國——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”展匯集寶雞多家文博單位的“鎮館之寶”,并展出國博館藏重器利簋。143件展品中有國家一級文物65件,多數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,而且銘文清晰、篇幅較長,內容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。
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,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,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,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。金文上承甲骨文,下啟秦代小篆,書風變化多樣,精彩紛呈,不僅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,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,也反映了不同時期、地區、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偏好,刻畫了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。
小編帶您解碼金文,了解青銅器背后的故事。


點擊視頻
時間:西周早期(康王)
出土地點: 1976年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鎮莊白村1號窖藏出土
收藏地點:寶雞周原博物院藏

作冊折觥
釋文:

作冊折觥的銘文
唯五月,王在斥。戊子,命作冊折貺望土于相侯,賜金賜臣,揚王休,唯王十又九祀,用作父乙尊,其水寶。木羊冊。
作冊折觥

作冊折觥

作冊折觥
折觥是銘文篇幅最長的青銅觥類器物,且筆跡清晰,字體優美,器型奇譎,裝飾瑰麗,屬于不可多得的青銅珍品。細而察之,銘文筆畫遒美勁拔,稍露鋒芒,進徐中肥隆有度,字體拘謹而內斂,秩序分明。銘文追求整齊劃一的藝術效果,但并未落入僵化、古板的窠白。
編輯策劃:虞鷹 攝影:虞鷹 視頻制作:任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