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周建琳 鐘升 年關將近,進出典發食品(蘇州)有限公司的貨車川流不息。從這里,一箱箱滑嫩爽口的速凍豆腐被運往各地的餐桌,撫慰食客們的脾胃。 據公司董事長李文俊介紹,典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,至今已有逾120年的歷史。“之前我們在臺灣都是做些蘿卜糕、年糕等小吃,在臺灣小有名氣。不過臺灣人口有限,這些商品做的人也多,競爭壓力大。所以傳到我這代時,就想往島外開拓新市場。” 各地考察下來,李文俊最終選擇了大陸。“大陸市場大,而且兩岸同根同種,溝通交流也方便。”2005年,48歲的李文俊將新廠設在蘇州吳江區,開始二次創業。為了把大陸的新廠做好,李文俊來了個“破釜沉舟”,把在臺灣的廠都賣了。“當時周圍的人都以為我瘋了,全都反對。” 盡管如此,李文俊還是義無反顧地開始了在大陸的打拼。然而就在新廠裝潢之時,李文俊突然發現自己犯下致命的失誤。“我們的產品需要冷藏運輸,但那時大陸主要是常溫和冷凍運輸,產品的銷售一下子就遭遇了難題。” 情急之下,李文俊針對大陸消費者的口感偏好及物流狀況,研發了一款速凍豆腐,起名為千頁牌豆腐。新產品有了,李文俊自信地定了每包5元(人民幣,下同)的價格。對當時習慣了一斤豆腐才5角的民眾來說,這是個“奢侈品”。“一開始的兩三年幾乎都是沒有生意的”。 困頓之下,李文俊想出了一個辦法:讓妻子和員工一道參加各種展會,面對面地讓消費者了解自家豆腐的美味。“一開始很多人一邊罵貴一邊吃,但吃完了還想吃,帶去的豆腐中午前就賣完了。”就這樣,一行人連跑5個展會,賺了27萬多元。錢有了,公司周轉過來了,名聲也順利打響了。 李文俊說:“后來大陸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,大家也愿意花更多的錢買更好吃的豆腐。2007年,公司的生意就慢慢上來了。基本年產值達到六七億元,這其中幾乎都是銷售豆腐的營業額。” 平時,李文俊就住在廠里。因為熱愛機械,生產千頁牌豆腐的機械幾乎都是由他設計的,保證了技術獨家。此外,他還專門為員工設計了床鋪,特意加大寬度,讓員工睡起來更舒服。公司響應政府號召,在全區食品企業中率先建起污水處理設施。2017年,“典發食品DEANFA”成為吳江區的首個食品行業中國馳名商標。 回首15年的大陸創業歷程,李文俊說:“我自從來大陸,就是全心全意地想在大陸把工廠做好。現在公司的產品基本都是供給大陸市場。去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過一切運轉良好。未來我們也會繼續扎根大陸市場,加強與頭部企業的合作,繼續讓大家品嘗到我們的美食。”(完) 來源:中新網
責任編輯:李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