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就有楊貴妃愛吃荔枝,命人千里快馬送到皇宮的傳說,因此而有“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”的千古名句。荔枝果實除食用外,核入藥為收斂止痛劑,治心氣痛和小腸氣痛。木材堅實,深紅褐色,紋理雅致、耐腐,歷來為上等名材。具有止渴,益人顏色,提神健腦。可治頭暈心胸煩躁不安,背膊不適,頸淋巴結結核,膿腫和疔瘡,發小兒痘瘡等。來看看荔枝具有對以下疾病的治療。 糖尿病:荔枝核烘干研末,每次服10g,每日服3次,飯前30分鐘開水送服。 蕁麻疹:荔枝干9枚,紅糖30g。荔枝干煮湯一碗,加紅糖沖服,連服3~4次, 小兒遺尿:每日食荔枝干10枚,連食數日。 老人腹瀉:荔枝干7枚,大棗5枚,加水適量煎30分鐘,每日1劑,分2次飲服。 走馬牙疳:荔枝核30g(燒透成炭),枯礬8g,共研極細末,擦患處。 刀傷出血:①荔枝核,焙干研細末,撒敷患處。②荔枝核、桂圓核、龍骨各等分,共研細末,敷患處。 睪丸腫痛:①新鮮荔枝核20枚,搗爛加水煎服。②荔枝核1枚,燒煨后研末,用黃酒調服,可治疝氣痛、睪丸腫脹。 產后出血:荔枝干7枚,連核帶殼搗碎,水煎服。 鼻淵、腦漏:荔枝殼,焙干研細末,吹入鼻中,每日2次,連用幾日。 另外,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,神疲等癥狀;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;荔枝有消腫解毒、止血止痛的作用;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,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,防止雀斑的發生,令皮膚更加光滑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荔枝雖然有這么多的藥用功效和營養價值,但荔枝性熱,多食易上火,并可引起“荔枝病”。(新浪中醫)
責任編輯:袁丹華 |